在久以前,湖南洞庭湖货运主要靠小木船运输,船上拉纤的纤夫由于成年累月低头弯腰拉纤,积劳成疾,他们当中十个有九个患上了腰膝疼痛的顽症。
有一个青年纤夫,名叫杜仲,心地善良,他一心只想找到一味药能解除纤夫们的疾苦。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告别了父母,离家上山采药。
这天,他在山坡上遇到一位采药老翁,于是满心喜悦地走上前拜见,可老翁连头也不回地就走了。杜仲心急如焚,屈指一算离家已经三七二十一天,老母所备的口粮也已吃光,可至今希望渺茫,于是,他又疾步追上前去拜求老翁,并诉说了纤夫们的疾苦。老翁感动泪下,赶忙从药篓中掏出一块能治腰膝疼痛的树皮递给杜仲,指着对面的高山叮嘱杜仲:“山高坡陡,采药时可要小心性命啊!”杜仲连连道谢,拜别了老翁,又沿山间险道攀登而去。
半路上,他又遇到一位老樵夫,老樵夫听说杜仲要上山顶采药,连忙劝阻:“孩儿,想必你家还有老小,此山群鸟难以飞过,猿猴为攀缘发愁,此去凶多吉少啊……”杜仲一心要为同伴解除病痛,毫不动摇,他艰辛地爬到半山腰时,只听见乌鸦悲嚎,雌鹰对着雄鹰哀啼,好像也在劝他快快回去。杜仲身临此境,真是心慌眼花,肚子也饿得咕咕作响,突然倒栽,翻滚在山间,万幸的是身子悬挂在一根大树枝上。过了一会儿,他清醒过来,发现身边正是他要找的那种树,于是拼命采集。但终因精疲力竭,又昏倒在悬崖,最后被山水冲入飘渺的八百里洞庭。洞庭湖的纤夫们,听到这一噩耗,立即寻找,找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在洞庭湖畔一山间树林中找到了杜仲的尸体,他手上还紧紧抱着一捆采集的树皮,纤夫们含着泪水,吃了他采集的树皮,果真腰膝痛好了。为了纪念杜仲,人们从此将此树皮正式命名为杜仲。
杜仲又名胶木,为杜仲科植物。杜仲游离氨基酸极少,含有的少量蛋白质,是和绝大多数食品类似的完全蛋白,即能够水解检出对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测定了杜仲所含的15种矿物元素,其中有锌、铜、铁等微量元素,及钙、磷、钾、镁等宏量元素。药用杜仲,即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
性味归经:
味甘,性温。
作用功效:
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的功效。
临床主治:
可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软无力,肝气虚引起的胞胎不固,阴囊湿痒等症。
杜仲是中国的特有种。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淅川)、湖北、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安徽、陕江西、广西及浙江等省区,现各地广泛栽种。
张家界杜仲之乡,世界最大的野生杜仲产地,现江苏国家级林业基地大量人工培育杜仲。
杜仲为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胸径约50厘米。
树皮灰褐色,粗糙,内含橡胶,折断拉开有多数细丝。嫩枝有黄褐色毛,不久变秃净,老枝有明显的皮孔。芽体卵圆形,外面发亮,红褐色,有鳞片6~8片,边缘有微毛。
叶椭圆形、卵形或矩圆形,薄革质,长6~15厘米,宽3.5~6.5厘米。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先端渐尖;上面暗绿色,初时有褐色柔毛,不久变秃净,老叶略有皱纹,下面淡绿,初时有褐毛,以后仅在脉上有毛。侧脉6~9对,与网脉在上面下陷,在下面稍突起,边缘有锯齿,叶柄长1~2厘米,上面有槽,被散生长毛。
花生于当年枝基部,雄花无花被;花梗长约3毫米,无毛;苞片倒卵状匙形,长6~8毫米,顶端圆形,边缘有睫毛,早落;雄蕊长约1厘米,无毛,花丝长约1毫米,药隔突出,花粉囊细长,无退化雌蕊。雌花单生,苞片倒卵形,花梗长8毫米,子房无毛,1室,扁而长,先端2裂,子房柄极短。翅果扁平,长椭圆形,长3~3.5厘米,宽1~1.3厘米,先端2裂,基部楔形,周围具薄翅。
坚果位于中央,稍突起,子房柄长2~3毫米,与果梗相接处有关节。种子扁平,线形,长1.4~5厘米,宽3毫米,两端圆形。早春开花,秋后果实成熟。
杜仲喜温暖湿润气候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能耐严寒,成株在-30℃的条件下可正常生存,我国大部地区均可栽培,适应性很强,对土壤没有严格选择,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壤土最宜。杜仲树的生长速度在幼年期较缓慢,速生期出现在7~20年,20年后生长速度又逐年降低,50年后,树高生长基本停止,植株自然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