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个将军,带领自己的军队南征北战,战无不胜。有一年冬天,将军带领一支骑兵向中原进攻,当队伍来到山脚下,忽然下去了鹅毛大雪,这次大雪来势汹汹,下了几天几夜都不见停,脚下的积雪已经有一米深了,骑兵队伍被困在了这里,正巧这个地方因为战乱早已没有人烟,枯草也被大雪覆盖,士兵和战马都没有吃的,后方的粮草一时也无法运过来,士兵和战马纷纷生病倒下了,这可急坏了将军,于是他派出了几名年轻的士兵去寻找粮草,自己则带着队伍驱赶着马群慢慢前进。
走着走着,年轻士兵找到了一篇灌木从,带着将军来到此地,没想到,战马到了这里,说什么也不走了,撒欢似的吃着灌木上得果实和叶子,几天后,所有的战马不仅没伤没病,反而变得膘肥体壮了,毛皮看上去也闪闪发光,于是景军和士兵们也开始以这种果实充饥,伤病员不仅恢复了健康,而且脸色也变得红润起来了,精神也变得好了,战斗力更胜从前。但是所有人都不知道这种果实叫什么,就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马吃了毛皮闪闪发光”。
吃过这种植物的队伍现在变得人欢马跳,士气大增,将军非常高兴,立即下达了向敌人进攻的命令,他的战马在阳光下奔跑跳跃,闪闪发光,士兵英勇至极,大杀四方,很快就击败了敌军,大获全胜。这种能够强身健体“马吃了闪闪发光”的植物就是我们现在称为维生素C之王的沙棘。
沙棘,别称醋柳、酸刺、达日布,是蒙古族、藏族习用药材,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冬二季果实成熟或冻硬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或蒸后干燥。
沙棘鲜果可以直接食用、榨汁食用或制成功能性食品,沙棘油是高档食用油。果实中富含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含量高,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
性味归经:
味酸、涩,性温。归脾、胃、肺、心经。
作用功效:
具有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散瘀的功能。
临床主治:
主治脾虚食少,食积腹痛,咳嗽痰多,胸痹心痛,瘀血经闭,跌扑瘀肿。沙棘还可降低胆固醇,缓解心绞痛发作,还有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
用法用量:
3~10g。
沙棘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北、西南等地。主产于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部。野生资源常生于海拔800~3600m温带地区向阳的山嵴、谷地、干涸河床地或山坡,多砾石、砂质土壤或黄土上。
沙棘植物属于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5m,高山沟谷处生长的植株可高达 18m。棘刺较多,粗壮,顶生或侧生;嫩枝褐绿色,密被银白色而带褐色鳞片或有时具白色星状毛,老枝灰黑色,粗糙;芽大,金黄色或锈色。单叶通常近对生,叶柄极短,叶片纸质,狭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 3~8cm,宽约1cm,两端钝形或基部近圆形,上面绿色,初被白色盾形毛或星状毛,下面银白色或淡白色,被鳞片。果实圆球形,直径0.4~0.6cm,橙黄色或橘红色;果梗长0.1~0.25cm。种子小,黑色或紫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9~10月。
沙棘喜光、耐寒、耐酷热、耐风沙及干旱气候,对土壤适应性强,极耐贫瘠土壤。
阳光要求:
沙棘是阳性树种,喜光照,在疏林下可以生长,但对郁闭度大的林区不能适应。
土壤要求:
沙棘对于土壤的要求不严,在粟钙土、灰钙土、棕钙土、草甸土上都有分布,在砾石土、轻度盐碱土、砂土,甚至在砒砂岩和半石半土地区也可以生长,但不喜过于黏重的土壤。
水分要求:
对降水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应在年降水量400mm以上,如果降水量不足400mm,但属河漫滩地、丘陵沟谷等地亦可生长,但不喜积水。
温度要求:
沙棘对温度适宜范围宽泛,可耐极端最低温度-50℃,极端最高温度可达50℃。适宜年日照时数1500~3300小时。
药材性状:
1、类球形或扁球形,有的数个粘连,单个直径5~8毫米。
2、表面橙黄色或棕红色,皱缩,基部具短小果梗或果梗痕,顶端有残存花柱。
3、果肉油润,质柔软。
4、种子斜卵形,长约4毫米,宽约2毫米,表面褐色,有光泽,中间有1纵沟,种皮较硬,种仁乳白色,有油性。
5、气微,味酸、涩。
如何挑选优质沙棘:
1、看颜色:
优质沙棘的表面是棕红色或者黑褐色。
2、看形状:
优质沙棘的形状是球形或者扁球形的。
3、看表面:
优质沙棘的表面是有皱缩的,而且果柄也是比较短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