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青年时代的许叔微异常勤奋,每天攻读至深夜才上床入睡。
许学士有一个睡前饮酒的习惯,大概是取民谚“睡前一口酒,能活九十九”以用酒养生之意吧!几年后,他时时感到胃中漉漉作响,胁下疼痛,饮食减少,每过十天半月还会呕吐出一些又苦又酸的胃液来。每到夏天,他的左半身不会出汗,只有右半身出汗。
这到底是种什么怪病,许叔微陷入深思并四处求治。谁知遍求名医却总不见效,他心中十分苦恼。于是,许学士摒弃了“医不自治”的信条,开始自已解救自己。
他对自己的病情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认为自己的病主要是由“湿阻胃”引起的。于是,他按照自己“用药在精”的一贯学术思想,选用苍术一味为主药,用苍术粉1斤,大枣15枚,生麻油半两调合制成小丸,坚持每天服用50粒。以后又逐渐增加剂量,每日服用100~200粒。服药数月后,他的怪病逐渐减轻,直至获得痊愈。
为什么一味苍术有如此效力,对于许叔微的怪病有这样奇特的治疗效果呢?原来,许叔微爱喝酒,伤及了脾胃,脾虚不运则水湿不化,脾与胃互为表里而致“湿阻胃”,从而出现了胃中漉漉有声和夏天左半边身躯无汗而右半边有汗及呕吐胃液等内湿症状。
脾属土,土爱暖而喜芳香。苍术气味芳香,性辛、温而味苦,归脾胃二经。药证相合,气味相投。苍术为芳香之品,善能醒脾化湿,湿邪属阴之气,得温则化。许叔微辨证准确,选药精当,一味药而收神功。
许学士坚持长期用药,且不断加大用药剂量的方法也是有良苦用心的。他深知湿邪性粘腻而滞,不易速去。只有坚持长期服药并逐渐加大剂量,才能增加药力在体内的积蓄,最终攻克湿邪。
中药材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北苍术别名枪头菜,华苍术,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有效成分为苍术素、茅术醇、β-桉油醇、榄香油醇、苍术酮、3-β-羟基苍术酮和苍术素醇等。
性味归经:
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
作用功效: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临床主治:
主治湿阻脾胃、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寒湿吐泻、胃腹胀满、风寒湿痹及水肿等症。
用法用量:
煎服,3~9g。
用药须知:
1、阴虚内热、出血者及气虚多汗者忌用。
2、苍术忌胡荽、大蒜,服用苍术时不要与二者合用。
3、服药时不宜喝浓茶,应清淡饮食。
北苍术主要分布于东三省,河北、山东、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地也有野生资源分布。
目前吉林、河北北部有少量驯化栽培,种植面积未能形成规模效应。研究北苍术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及人工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和稳定质量是今后栽培研究的主要方向。
北苍术为多年生草本,株高40~50cm。根状至茎肥大,呈结节状。茎单一或上部稍分歧。叶互生,下部叶匙形,基部呈有翼的柄状,基部模契形至圆形,边缘有不连续的刺状牙齿,齿牙平展,叶革质,平滑。头状花序生于茎梢顶端, 基部叶状苞披针形,边缘为长栉齿状,比 头状花稍短,总苞长杯状,总苞片7~8列,生有得微毛,管状花,花冠白色。瘦果长形,密生银白色柔毛,冠毛羽状。花期7~8月,果期8~10月。
温度、光照要求:
北苍术生于低山阴坡疏林边,灌木丛中或草丛中。 喜凉爽、昼夜温差较大、光照充足的气候,最适生长温度是15~22℃,耐寒,生活力很强。
土壤要求:
对土壤要求不严,荒山、坡地、瘠土都可生长,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者生长最好,低洼地不宜种植。
种子的生理特性,属短命型,室温下贮藏,寿命只有6个月,隔年种子不能使用;低温保存可延长种子寿命,在0~4℃低温条件下贮藏1年,种子发芽率可保持在80%以上。北苍术种子属低温萌发类型,最低萌发温度为5~8℃,最适温度为10~15℃,高于25℃种子萌发受到抑制,超过45℃种子几乎全部霉烂。
种子萌发出土时为2枚真叶,下胚轴膨大,逐渐形成根茎,随着植株的生长,叶片增多增大,枯萎前1年生苗莲座状,根茎鲜重3~6g;2年生植株开始形成地上茎,根茎扁圆形,长2~2.8cm,根茎上生长1~5个更新芽,鲜重10~15g;3年生植株开始抽薹开花,根茎增粗长,鲜重达25g左右。种子繁殖生长3~4年可收获药材。
初次种植谈体会——苍术育苗好学吗?效益如何?
苍术是疫情期间需求量很大的品种,育苗难吗?效益怎样?我们与初学者进行了探讨:
恭喜赵先生取得的种植成果,大家一起学起来:
1、育苗时间
和白术一样,地化冻后就可抓紧时间耕播。
2、选地整地
要选择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做为育苗地,结合整地施入化肥或农家肥做基肥,最好的基肥是磷酸二铵,一般每亩施入20公斤即可,一定要撒匀。然后耙细整平,喷洒一些杀虫剂,以免低矮害虫危害幼苗生长,做成宽1.2米,高20厘米的苗床。
3、种子处理
一般每亩用种量10公斤, 选择颗粒饱满、大小一致、色泽明亮、无病害的关苍术种子(带朱砂点),一般每亩用种10公斤,小面积播种可催芽后播种,大面积育苗注意播后墒情,每天喷撒小水。
4、播种
因苍术苗比白术苗小的多,所以密度要比白术大,用种量多,其它的种植技术可参考白术的育苗技术。苍术虽比白术密度大,但 播种时要控制行距不宜过窄,要保持15cm开外,以利于幼苗对于养分的吸收,将种子和细沙按1:5比例混合,均匀地撒播在苗床上,覆一层2cm厚的细土(如果大面积种植可开沟,播种后覆土),厚薄均匀地用松针或稻草覆盖,以利于保湿,同时避免雨季冲刷,加快出苗,播种约2-3周出苗
5、苗期管理
幼苗破土后,除去表层的覆盖物,拔除四周杂草,3cm高时拔出虫苗、弱苗、病苗,10cm高时要及时间苗和补苗,控制株距在3cm左右。
另外还要加强肥水管理,控制好墒情;加强病虫害防止,一旦出现病害苗要及时拔除并喷赛药物;注意温度的变化,温度过高要做好遮阴准备,防止幼苗因强光照射缺水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