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唐朝元和年间,相国郑隅已经年逾古稀,但由于其出色的政治外交能力,依旧为皇帝重用。
在75岁这年他被任命为南海节度使,并派他马不停蹄地去赴任。他一方面感恩自己并没有因为衰老而一无是处,但另一方面,因年岁的压力也使得他的确有些吃不消,加上一路上舟车劳顿。到了海南由于气候原因水土不服,使得这位年迈体衰的相国伤于内,众疾相作,阳气衰竭,一时间各种病都犯了,侧卧在床而一病不起。
后来诃陵国的舶主李摩诃听说了此事,便带着一位郑相国不曾见过的药种子和一张药方来拜访,坦言此种妙药对症相国的病情有所帮助,起初郑相国并不敢用,但来瞧病的郎中对他的病也无计可施。随后,郑阳国只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按照李摩诃的药方服了几天,竟然觉得身体逐渐好起来。他大喜,继续连服数日,各种疾病霍然痊愈。之后,赵国便找到了李摩诃讨要这种药物并咨询其来历。李摩诃介绍这药名为补骨脂。郑相国常服用,身体越发健朗。处理政事也得心应手,在80岁的时候带官回京,特地带上了补骨脂将广为推介,甚至难掩激动之情,作诗一首记录下自己与补骨脂的相识渊源。
补骨脂内服能够补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外用可以消风祛斑,最主要用于白癜风。在治疗白癜风方面,现今的补骨脂经过更加先进的制药工艺,也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由于补骨脂在治疗白癜风疾病上的特殊疗效,这也为补骨脂的药用价值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补骨脂不仅富含阻白复活性因子,渗入皮肤表皮层,并且直接作用于患处,修复激活黑素细胞,增加色素制造数量,所以能快速的阻白深度肤色,呈现皮肤自然的色彩。
补骨脂又名:破故纸,婆固脂,胡韭子。属蔷薇目,豆科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50cm。叶为单叶,长7~8mm;叶柄长2~4.5cm,叶宽卵形,花序腋生,有花10~30朵,花冠黄色或蓝色,花瓣明显具瓣柄,旗瓣倒卵形,荚果卵形,花、果期7~10月。
果实入药,有补肾壮阳、补脾健胃之功能,并可治牛皮癣等皮肤病。
性味归经:
苦、辛、温。归肾、脾经。
功效作用:
温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外用消风祛斑。
临床主治:
用于肾阳不足,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
产于云南(西双版纳)、四川金沙江河谷。常生长于山坡、溪边、田边;河北、山西、甘肃、安徽、江西、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有栽培。印度、缅甸、斯里兰卡也有分布。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50厘米。枝坚硬,疏被白色绒毛,有明显腺点。叶为单叶,有时有1片长约1~2厘米的侧生小叶;托叶镰形,长7~8毫米;叶柄长2~4.5厘米,有腺点;小叶柄长2~3毫米,被白色绒毛;叶宽卵形,长4.5~9厘米,宽3~6厘米,先端钝或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边缘有粗而不规则的锯齿,质地坚韧,两面有明显黑色腺点,被疏毛或近无毛。
花序腋生,有花10~30朵,组成密集的总状或小头状花序,总花梗长3~7厘米,被白色柔毛和腺点;苞片膜质,披针形,长3毫米,被绒毛和腺点;花梗长约1毫米;花萼长4~6毫米,被白色柔毛和腺点,萼齿披针形,下方一个较长,花冠黄色或蓝色,花瓣明显具瓣柄,旗瓣倒卵形,长5.5毫米;雄蕊10,上部分离。
荚果卵形,长5毫米,具小尖头,黑色,表面具不规则网纹,不开裂,果皮与种子不易分离;种子扁。花、果期7~10月。
喜温暖湿润气候,宜向阳平坦、日光充足的环境。苗期虽喜欢潮湿,但忌水淹。喜肥,基肥充足,土壤肥沃则生长茂盛。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地都可种植,但以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为最好,粘土较差。种子在20℃左右,有足够湿度的土壤中,约7~10天出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