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又名红小豆、赤豆、朱豆,为豆科一年生半缠绕草本植物赤小豆的成熟种子,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夏秋荚果成熟时采收,晒干,收集种子备用。 种子供食用;入药,有行血补血、健脾去湿、利水消肿之效。
性味归经:
味 甘、酸,性平。归心、小肠经。
作用功效:
利水消肿,解毒排脓。
临床主治:
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用法用量:
9~3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用药须知:
1、食欲不振,营养欠佳,大便稀溏不宜食用赤小豆
2、赤小豆有利尿作用,多尿患者不宜食用赤小豆。
3、痛风者不宜食用。
4、肠胃消化功能差的人不宜食用。
我国南部野生或栽培。原产亚洲热带地区,朝鲜、日本、菲律宾及其他东南亚国家亦有栽培。
一年生草本。茎纤细,长达1米或过之,幼时被黄色长柔毛,老时无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盾状着生,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0~15毫米,两端渐尖;小托叶钻形,小叶纸质,卵形或披针形,长10~3厘米,宽2~7.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或钝,全缘或微3裂,沿两面脉上薄被疏毛,有基出脉3条。总状花序腋生,短,有花2~3朵;苞片披针形;花梗短,着生处有腺体;花黄色,长约1.8厘米,宽约1.2厘米;龙骨瓣右侧具长角状附属体。荚果线状圆柱形,下垂,长6~10厘米,宽约5毫米,无毛,种子6~10颗,长椭圆形,通常暗红色,有时为褐色、黑色或草黄色,直径3~3.5毫米,种脐凹陷。花期5~8月。
赤小豆呈长圆形而稍扁,长5~8mm,直径3~5mm。表面紫红色,无光泽或微有光泽;一侧有线形突起的种脐,偏向一端,白色,约为全长2/3,中间凹陷成纵沟;另侧有1条不明显的棱脊。质硬,不易破碎。子叶2,乳白色。气微,味微甘。
温度要求
赤小豆是喜温、喜光作物,夏播赤小豆全生育期 10℃以上,有效积温需 2000~2500℃。一般 8~12℃开始发芽。从播种至出苗所需积温在 160~200℃。分枝期有效积温 800~1000℃,东北引进品种只需 200~400℃,开花期家种品种有效积温700~900℃,东北引进品种需 800~1100℃;结荚期家种品种有效积温 500~750℃,东北引进品种需 800~1000℃。赤豆对光反应较敏感,播种过早会延长生育期,而不能提早成熟。
土壤要求
赤小豆是抗涝耐瘠作物,适于在中性土壤、蔬松的腐殖质上壤或沙土地种植,可提高籽粒颜色和光泽。因赤小豆的根瘤是好气性细菌,则要求土壤疏松、透气,土壤 PH 在5~8 范围内其发育良好。在轻度盐碱或酸性土壤上也能生长。
水分要求
赤豆在生育期间比较耐旱、耐瘠。苗期需水量很少,以开花前后需水量最多。若开花结荚期间遇高温干燥,易落花落荚,过湿,植株易倒伏。后期需水较少,成熟期间需要晴朗的天气。赤豆需氮肥较多,开花强荚期需较多的磷、钾肥料,有利于提高粒重和产量。
红豆和赤小豆都是一种豆制品,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两者最明显的区别:
1、形状不同:
红豆颗粒比较大且饱满,形状为正圆形,颜色呈暗红色或者枣红色,而赤小豆颗粒比较瘦长,为椭圆形,颜色呈黑红色。
2、 口感不同:
红豆在煮完之后会变得软糯,有很强的豆子的清香味儿,而赤小豆质地比较硬,在浸泡很长时间的情况下煮制也是颗粒分明的状态,不会变得很软。
3、饮食不同
红豆比较糯,除了煮饭,熬粥之外可以放盐或烤后做点心食用。由于红豆绵软,煮时间长会变得粘稠,干燥后可以和大米一起煮粥,也可以磨成面粉做成各式的糕点。赤小豆因为很难做成沙状,不能制作成红豆沙,所以最适合熬汤或者煮粥。
4、搭配不同
红豆和红米、红枸杞、花生等这些红色的食材作为搭配,赤小豆的黄金搭档是薏米、茯苓和芡实等。
5、功效不同
红豆只能作为食材,疏风清热、燥湿止痒、润肤养颜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比较适用。赤小豆能做食材也可入药,能利尿消肿,提高人体肾功能,加快体内多种毒素代谢,净化血液。赤小豆的功效要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