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又称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精制后称为白茯苓或者云苓。
1、利水渗湿
茯苓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状,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
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
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
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
属虚寒者,可与附子、白术等同用。
2、健脾和胃
茯苓可治疗因脾虚不能运化水液而导致的腹泻。
3、宁心安神
茯苓可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4、抗菌作用
茯苓的100%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5、降低血糖
6、抗肿瘤作用
茯苓多糖体在动物试验中呈现了强烈的抗肿瘤作用。有抗胸腺萎缩及抗脾脏增大和抑制肿瘤生长的功能。
7、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增加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2)羟甲基茯苓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脾抗体分泌细胞数以及特异的抗原结合细胞数。
(3)增加酸性非特异酯酶阳性淋巴细胞数。
(4)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
8、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茯苓能够使得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能使离体健康人红细胞上升约25%,并能有效地延缓温育过程中血细胞的耗竭。
9、治疗感冒
对于湿热等原因引起的感冒,引发咳嗽、痰多,甚至伴随手脚酸软、体乏、背痛等症状,可以使用茯苓煮粥或者是炖汤来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茯苓茶:
1、茯苓 黄芪 玫瑰茶
黄芪10g+茯苓10g+白芍10q+玫瑰花适量
对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皮肤蜡黄有一定的功效。
2、茯苓白术茶
茯苓5g+白术5g+白芍5g+甘草3g
可健脾消肿、润肺、美白淡斑。
3、桑葚茯苓茶
桑葚10g+茯苓10g+百合10g+红枣3颗+玫瑰花适量
美容润肤、补中益气、抗氧抗衰、补肝护肾。
4、美白养颜茶
白茯苓5g+白术5g+白芍5g+甘草3克+红枣适量+枸杞适量
做法一:材料洗净放进壶中,加清水煮30分钟即可。
做法二:洗净后放入杯中,沸水冲泡饮用(煮的效果比泡好)。
茯苓白术健脾补气,白芍养血,提高免疫力,可润肤美白,滋养皮肤,延缓衰老。
饮食保健
1、荷叶茯苓粥
材料: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砂糖适量。
做法:
(1)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去了荷叶渣的汤中。
(2)同煮成粥,出锅前加白砂糖调味即食。
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有辅助治疗作用。
2、茯苓豆腐
材料:茯苓粉20g、豆腐500g、胡萝卜、香菇适量。
做法:
(1)将茯苓粉与豆腐拌合均匀,用盐、料酒调味。
(2)将胡萝卜和发好的冬菇放入锅内炒至半熟。
(3)将豆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调小火慢慢焖煮,最后调味起锅食用。
健脾化湿、消食减肥,由于此药膳中主要食材是豆腐,因此患有肾功能不全、痛风的人群不宜多吃。
3、茯苓栗子粥
材料:茯苓15g、栗子25g、大枣10个、粳米100g。
做法:
(1)加水先煮栗子、大枣、粳米。
(2)茯苓研末。
(3)待米半熟时慢慢加入茯苓末,搅匀。
(4)煮至栗子熟透加糖调味食用。
茯苓栗子粥补脾利湿,补脾止泻,益脾胃。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
4、茯苓鸡肉馄饨
材料:茯苓50g、鸡肉适量、面粉200g、生姜、胡椒、食盐适量。
做法:
(1)茯苓研为细末。
(2)与面粉加水揉成面团。
(3)鸡肉剁细,加生姜、胡椒、盐做馅,包成馄饨。
(4)煮食即可。
茯苓补脾利湿,而鸡肉补脾益气,姜、椒开胃下气。茯苓鸡肉馄饨用于脾胃虚弱,呕逆少食,消化不良。
5、茯苓膏
材料:白茯苓500克、白蜜1000克。
做法:
(1)把白茯苓研为细末,以水漂去浮者,取下沉者,滤去水。
(2)漂洗再晒,反复3次,研为细末。
(3)拌白蜜搅拌均匀,加热熬至滴水成珠即可。
(4)装瓶备用,每日2次,每次12-15克,使用白开水送服。
经常服用茯苓膏对老年性浮肿、肥胖症以及预防肿瘤均有益处。
饮食忌禁
1、肾虚多尿、虚寒滑精、气虚下陷、津伤口干、脱肛者慎服。
2、忌米醋。